Copyright ©2013-2017 中国学术论文查重检测系统入口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辽ICP备17018872号-4.
有的申报者发现了某个问题,稍一思考觉得有研究价值,便急着向科研主管部门申报,用几天的时间突击完成选题和申报书的填报工作。 由于缺少周密的考虑,准备不足,仓促申报,其结果往往会有两种情况:一是因为论证不够充分、透彻,前期准备不足,使得本来有价值的论题缺乏说服力和吸引力,最终导致课题申报的失败;另一种情况是,课题侥幸申报成功,真正开展课题研究时,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难题,这些难题有些是个人在现阶段无法解决和解释的,造成课题无法按时完成或者甚至根本完成不了,给自身带来压力和负担,甚至给个人的学术声誉带来负面影响。
课题申报目的是让研究课题得到评审部门的认可,进而批准立项,获得技术指导和经费资助。
第十三条 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一般应当以书面方式实名提出,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明确的举报对象;. (二)有实施学术不端行为的事实;. (三)有客观的证据材料或者查证线索。. 以匿名方式举报,但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或者线索明确的,高等学校应当视情况予以受理。. 第十四条 高等学校对媒体公开报道、其他学术机构或者社会组织主动披露的涉及本校人员的学术不端行为,应当依据职权,主动进行调查处理。. 第十五条 高等学校受理机构认为举报材料符合条件的,应当及时作出受理决定,并通知举报人。. 不予受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六条 学术不端行为举报受理后,应当交由学校学术委员会按照相关程序组织开展调查。.